今天给各位分享酒泉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酒泉郡和玉门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继罢酒泉郡,以福禄县隶甘州。隋代 初沿北周建制。开皇三年[583年],置酒泉郡,隶甘州。仁寿二年[602年]从甘州分出,始置肃州[肃州名始于此],领福禄县。大业元年[605年],罢肃州,以福禄县入张掖郡。义宁元年[618年],改福禄县为酒泉县[酒泉县名始于此],实为李轨辖地。
2、从西汉至北魏,酒泉郡的名称和长官职位一直沿用,直到隋唐时期,郡制逐渐简化为州县两级,酒泉镇改名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刺史。唐朝后期至五代,酒泉先后归属回鹘和蒙古。进入宋元时期,酒泉先属西夏,后归蒙古,元代设肃州路。明清时期,肃州卫成立,明朝时期为指挥使管辖。
3、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 明代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 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
4、《汉书·武帝本纪》记载,浑邪王投降后,其领地被划分为武威和酒泉郡,随后在元鼎六年(前111年)增设了张掖和敦煌郡。 这些历史资料为河西四郡的设立提供了明确的时间线,并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然而,今天的嘉峪关市和金昌市并不属于河西四郡的范畴。
5、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1、“不愿酒泉郡”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水调歌头(戊午初度自寿)》。“不愿酒泉郡”全诗《水调歌头(戊午初度自寿)》宋代 李曾伯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蓬矢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2、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出自宋·李曾伯《水调歌头》4曾宿三巴路,今来不愿听。——出自唐·曹松《猿》本文为百问中文站长整理而成,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3、“酒泉郡郭果何在”出自宋代曾几的《家酿酒乡四首》。“酒泉郡郭果何在”全诗《家酿酒乡四首》宋代 曾几酒泉郡郭果何在,校尉兵厨安足求。即使愁城攻得破,策勋当拜醉乡侯。作者简介(曾几)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1、为了便于治理,汉武帝就在这片领地先后设立了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敦煌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四郡。酒泉郡是河西走廊四郡中最早设立的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相传霍去病曾在这里的金泉边庆功,顷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遂名酒泉。
2、名称由来如下: 武威:武威市(凉州),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至此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酒泉: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3、汉武帝时期,匈奴的侵扰让边疆戒备常年不解,为了加强边防防备,中国开始大力拓展边疆,河西地区成为东汉时期最重要的边疆之一。河西四郡的辟设,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汉朝的防线,也为中原乃至东西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4、西汉在击败匈奴后,为了巩固边疆并管理河西走廊,设立了四个郡。 这四个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 武威郡位于凉州平原,谷水流域,现今属于甘肃省武威市,是中国葡萄酒的重要产地,历史上以葡萄酒闻名,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称赞其美酒。
5、河西四郡的名称意义如下:武威郡:为了彰显大汉的威严,也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武功军威,把这里命名为武威。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充分说明了大汉王朝对西域管辖和统治的愿望。酒泉郡: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相传霍去病将汉武帝赏赐的御酒倒入泉中,与将士们共饮,因此得名酒泉。
敦煌四郡指的是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个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以下是关于这四个郡的详细介绍:武威郡:设置时间:据《汉书·武帝本纪》,元狩二年浑邪王降汉后设置,但据《汉书·地理志》则为前101年设置。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及周边地区。
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立的四郡,包括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其行政范围大致涵盖了现今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104年,西汉政府先设置了酒泉郡与张掖郡。随后,在公元前101年设立了武威郡。
指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行政范围大致包括今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一带。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前104年,西汉政府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前101年设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郡。
河西四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又叫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河西四郡的名称意义如下:武威郡:为了彰显大汉的威严,也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武功军威,把这里命名为武威。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充分说明了大汉王朝对西域管辖和统治的愿望。
河西四郡是指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以下是四郡名称的来历:酒泉郡名称的来历:《汉书》中有“其水如酒,故曰酒泉”的说法。相传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汉武帝赐御酒,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得名酒泉。武威郡名称的来历: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部。
河西四郡指的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个郡,分别为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武威郡,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公元前121 年设置。它地处要冲,是重要的军事和交通枢纽,得名于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军队的武功军威。张掖郡,在今甘肃省张掖市。
河西四郡指的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个郡,分别为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武威郡,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意为彰显大汉武功军威,是河西走廊东端的重要城市,在军事防御与贸易交流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张掖郡,地处今甘肃省张掖市。
河西四郡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个郡,分别为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武威郡,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四郡之首,意为彰显大汉武力军威,在军事防御和贸易交流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沟通。
河西四郡指的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个郡,分别为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武威郡,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是河西走廊东端的重要地区,意为彰显大汉武力军威,在西汉抵御匈奴、经营西域过程中,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和交通要道。
酒泉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酒泉郡和玉门关、酒泉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