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公孙述(公孙述是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公孙述,以及公孙述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公孙述人生经历

1、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哀帝时期,凭借父亲的官职担任郎官,后来其父公孙仁任河南都尉,他则补任清水县长。仁认为述年轻有为,派门下掾官随他任职,但掾官一个月后辞职,告诉仁公孙述无需教导。随后,太守因其才能,让他兼管多项职务,政绩显著,郡内认为有神灵庇佑。

2、马援以为,作为老朋友,公孙述一定会对自己热情接待、坦诚交流,结果让他大跌眼镜,直言:公孙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3、于是,公孙述举行仪式,自封为天子,号称白帝,将瞿塘峡口所建的城池命名为“白帝城”,派重兵把守。公孙述的一个好朋友马援很有才能,他听说了这件事,特地从外地赶来投奔公孙述。没想到公孙述故意摆出皇帝的架子对等老朋友。

4、到了公元26年,公孙述控制了整个蜀地,成了天下的一大割据势力。当刘秀忙于处理中原乱局时,偏安一隅的公孙述也很不安分,他抓紧秣马厉兵,甚至私自刻了天下各地牧守的官印,作势要一统天下。

5、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

6、公孙述割据十二年之后,吴汉大军攻入四川势如破竹,公孙述大成政权灭亡。公孙述之后,刘备先生成功的进入四川,不过就在他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却遭遇了终极滑铁卢。陆逊在夷陵的大火打破了他一统天下,复兴汉室的美梦,同时也仿佛彻底烧断了四川枭雄们一统天下的希望。

枭雄公孙述为何在短短的两年内被刘秀灭国?

1、然而,公孙述缺乏刘秀那样的卓越才能,并且没有及时北上中原,这些因素导致他在短短两年内国破家亡。

2、公孙述在天下大乱之际,乘势而起,独霸益州,的确是一代枭雄。但他没有刘秀一般的雄才大略,更没有及时进军中原,才导致自己在短短两年内身死国灭。

3、短短几年内,就有三位大司徒被杀,朝中文官都吓得够呛。但总不能让大司徒一直空缺出来,于是刘秀就想到早前因病退休的张湛,想让他顶替大司徒一职。谁知张湛听到后,当场就吓尿了,史书记载:湛至朝堂,遗失溲便。

4、二是魏国强大,蜀国早晚就是灭亡。当时,虽然三国鼎立,但是明显是魏军事、经济等综合实力远远地超过蜀国和吴国,最终的结果蜀国必然是走向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这一点蜀国上下都是心知肚明。

公孙述人物介绍

1、公孙述利用蜀地丰富的资源训练士兵,吸引了各方人士的支持,包括四方的士人和庶民,以及西南夷的首领纷纷前来效忠和贡献。在公元25年,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他宣布自立为帝,国号为“成家”,并将年号定为龙兴,对益州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设司隶校尉,并将蜀郡设为成都尹,设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2、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 早期生涯 汉哀帝时期,公孙述以父公孙仁保任为郎。后来公孙仁为河南都尉,公孙述就补为清水(在今甘肃省清水县)县长。公孙仁以公孙述年少,派遣门下掾随他到任。月余,掾辞归,向公孙仁说:“公孙述不是等待教导的人。

3、公孙述,原名不详,字子阳,出身于西汉末年的扶风茂陵,具体地点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荫庇,初任清水县县长,这个县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公孙述在政务上表现出色,他的治理能力显著,使得他管辖下的地区治安井然,没有奸盗之患,因此在当地名声大噪。

4、公孙述以延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封田戎为翼江王。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公孙述派遣田戎与将军任满出江关(今夔门南岸),下临沮、夷陵间,招其故众,因而想攻取荆州诸郡,但没能攻克。 当时,公孙述废除铜钱,置铁官以铸钱,百姓手中的货币不能流通。蜀中童谣说:“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5、史书描述的公孙述,是一个铁腕人物,行事果断,杀人不犹豫。关于他的称帝过程,可能更多是自我表演,以掩饰真实的野心。白帝城的来历传说,因此充满了人为的神秘色彩。传说中,公孙述兵临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腾腾,如同龙腾空而起,他因崇尚白色,认为这是成为真龙天子的吉兆,决定在此称帝。

6、公孙述(前7年-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曾经割据蜀郡,并自称“白帝”。西汉末年,以父荫为郎,补清水(今属甘肃)县长。他为官有方,一方太平,因而闻名。王莽篡汉后,任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新朝末年,自称辅汉将军兼任益州牧,势力大增。

公孙述为什么叫白帝

1、公孙述被称为白帝的原因主要与西汉末年的谶纬学说和公孙述个人的政治行为有关。以下是详细介绍:谶纬学说认为王莽新朝五行属“土”,尚黄,而“土生金”,因此成家政权应该是“金命”,尚白,符合天命的要求,公孙述因此自称“白帝”。

2、公孙述被称为白帝的原因是:他在成都获得了官民的拥护,并认为蜀地地势险固,因此产生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在谋士李熊的劝说下,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并将都城定在成都,同时将城名改为白帝城。 公孙述的字和籍贯 公孙述的字是子阳,他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

3、白帝在历史上是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他是东汉初年在蜀地建立割据势力的军阀。建武元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因崇尚白色,故自称“白帝”,所建城池也因此得名为“白帝城”。不过,公孙述的“白帝”梦并未持续太久,光武帝刘秀在扫平其他割据势力后,派遣大军攻击成都,最终公孙述兵败身亡。

4、公孙述称帝的原因是:公孙述在成都得到官民的拥护,又觉得蜀地险固,产生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其后,在谋士李熊的劝说下,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定都成都,改城名为白帝城。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西汉末,以父官荫郎,补清水县长(在今甘肃省境内)。

5、白帝在历史上主要指的是公孙述。公孙述在王莽篡位时割据了四川,并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也取名为“白帝城”。他之所以自称白帝,是因为在称帝前,他所在的子阳城的一口井中常冒出白雾,形状如白龙,他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取“白帝”之名。

6、白帝城中的“白帝”指的是公孙述。以下是关于白帝和公孙述的详细解释:公孙述自称白帝:公元25年,公孙述在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他尚白,认为这是个吉兆,象征着自己将成为真龙天子,于是决定在此称帝,并自号“白帝”。

关于公孙述和公孙述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