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周洪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洪谟的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周洪谟,字尧弼,号箐斋,生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逝于弘治四年(1491),是明成祖至孝宗时期的重要人物,被尊称为“箐斋先生”,自号南皋子。他出身于四川叙州府长宁县,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
仕途经历:景泰元年(1450年),周洪谟上疏劝皇帝亲临经筵,勤于听政,并提出时务十二事,因此升为侍读。天顺二年(1458年)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宪宗即位后,他又上疏陈述时务,提出“君主保国之道有三:曰力圣学,曰修内治,曰攘外侮”,得到宪宗的赞赏和采纳。
周洪谟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明宪宗继位以后,周洪谟在皇帝面前直言时务,并提出“君主 保国之道有三:曰力圣学,曰修内治,曰攘外侮”。皇帝为之赞赏,并采纳其建言。
1、周洪谟的故居在四川长宁县。周洪谟(1421年~1492年),字尧弼。四川长宁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修《环宇通志》。
2、洪膜酒的厂址位于四川宜宾长宁县,那里也是周洪谟的故居。取名为洪谟酒,也是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影响。“儒雅细腻,醇厚和谐”的洪谟酒,是流动的思想、文化血液的琼浆。
3、洪膜酒的厂址位于四川宜宾长宁县,那里也是周洪谟的故居。故取名为洪谟酒。周洪谟为明代榜眼、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著述丰富,影响深远。取名为洪谟酒,也是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影响。“儒雅细腻,醇厚和谐”的洪谟酒,是流动的思想、文化血液的琼浆。
4、周洪谟(1421~1492),字尧弼。四川长宁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修《环宇通志》。景泰元年,周洪谟上疏劝皇帝亲临经筵(经筵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勤于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不久升为侍读。
5、蜀南首魁、明代巨儒周洪谟故居遗址位于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昨日,周的后裔1000余人在此举办了第十四届周氏清明会暨明代鸿儒周洪谟纪念会。2他的话音落下,房门前的泪竹湘帘便被一个小丫鬟伸手挑开,然后就见柳蓝的妻子柳周氏走出门来,先是笑着福了一福,然后便道:他二叔来了,快请进来。
6、蜀南首魁、明代巨儒周洪谟故居遗址位于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昨日,周的后裔1000余人在此举办了第十四届周氏清明会暨明代鸿儒周洪谟纪念会。1夹江纸农曾在迎江乡、马村乡和木城镇建祠专祀,纸乡有多处碑石题刻赞颂蔡翁,每年要举行蔡伦纪念会。
周洪谟是明朝初期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周洪谟出生于明朝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儒家经典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学识渊博,文章优美,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赏。在政治上,周洪谟也有着卓越的表现。
周洪谟(1421~1492),字尧弼。四川长宁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修《环宇通志》。景泰元年,周洪谟上疏劝皇帝亲临经筵(经筵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勤于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不久升为侍读。
正统10年乙丑科(1445),商辂为状元,榜眼为周洪谟,探花为刘俊。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是民间所传写的一句谚语,原句是:“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的意思是:峨眉山秀气天下第一,三峡雄奇天下第一。
来自谚语: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第一个写出含有峨眉天下秀意思的诗的,是明代诗人周洪谟:“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需涉海寻蓬莱”。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这句谚语,描绘了中国自然景观的壮美,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这句谚语的完整版本是“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谚语中的峨眉山以其秀美著称,而三峡则以雄奇闻名。
1、周洪谟,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
2、及孝宗践阼,尚书王恕、李敏、周洪谟、余 子俊、何乔新,都御史马文升,皆一时民誉,俊参其间,亦称职。 诸王府第、茔墓悉官予直,而仪仗时缮修。内官监欲频兴大工,俊言王府既 有禄米、庄田,请给半直;仪仗非甚敝,不得烦有司;公家所宜营,惟仓库、城池,余皆停罢。 帝报可。
3、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听从,取法。 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弘治元年正月,王燕又弹劾礼部尚书周洪谟,侍郎倪岳、张高兴,南京兵部尚书马 文升,因此说:“少傅刘吉,和万安、尹直奸诈贪婪一样。万安、尹直排斥,而惟独毛吉进官,不 以此为耻。请大申升降,第二告示奖惩。”又弹劾李荣、萧敬,而被贬降进士李文祥是台 建议。尚书王恕因盛暑请求停止经筵,曹鼐极力反对,对侵犯恕。
1、周洪谟是宜宾长宁科举史上的两位榜眼(殿试第二名)之一,是宜宾历史上为官和为文结合得最好的人物。周洪谟一生著述丰富,涉及面广。他对明代的酒文化礼制的制定、宜宾酒文化历史的论证,对挖掘、弘扬宜宾酒文化、发展宜宾酒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周洪谟为明代榜眼、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著述丰富,影响深远。洪膜酒的厂址位于四川宜宾长宁县,那里也是周洪谟的故居。取名为洪谟酒,也是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影响。“儒雅细腻,醇厚和谐”的洪谟酒,是流动的思想、文化血液的琼浆。
3、洪膜酒的厂址位于四川宜宾长宁县,那里也是周洪谟的故居。故取名为洪谟酒。周洪谟为明代榜眼、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著述丰富,影响深远。取名为洪谟酒,也是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影响。“儒雅细腻,醇厚和谐”的洪谟酒,是流动的思想、文化血液的琼浆。
4、洪谟酒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07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景泰元年(1450年),周洪谟上疏劝代宗参加御前讲席,勤于政务,并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又升为侍读。天顺二年(1458年),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宪宗即位,他又上疏陈述时务,说人君保国之道有三点:致力圣学、治理内政、抵御外寇。致力圣学要做到一点就是端正意念。
周洪谟:周洪谟(1421~1492),字尧弼。四川长宁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修《环宇通志》。景泰元年,周洪谟上疏劝皇帝亲临经筵(经筵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勤于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不久升为侍读。
这个景点的名字来源于明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国学名儒周洪谟,他小时候曾在此地学习。洪谟沟位于绵溪河大峡谷东岸,沿着溪流向上,两边建有环形游览步行道,单面最长384米,环线全长720米。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周洪谟的生平和贡献。
奢香夫人: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年方是十四,嫁与贵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其夫霭翠,彝名陇赞阿期,系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四十六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
关于周洪谟和周洪谟的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
扈三娘(扈三娘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