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司马聃,以及司马聃是明君还是昏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永平陵晋穆帝,全名司马聃,生于公元343年,逝于公元361年,享年19岁。他是晋康帝的长子,年仅2岁时,在康帝病逝后继位。公元344年9月,康帝病逝,司马聃在己亥日即位,第二年将年号改为永和。司马聃登基时,由于年纪尚小,由母亲褚太后代行听政。
穆帝,名司马聃(公元343~361年),字彭子。康帝长子。康帝死后继位,时年仅2岁。在位17年,病死,终年19岁。葬于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南)。晋穆帝司马聃,在康帝病危时被大臣们立为太子。康帝于公元344年9月病死后,他于同月己亥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和”。
司马聃,字彭子,是东晋的第五任皇帝,生于公元343年,逝于公元361年,享年仅19岁。他是晋康帝的长子,由母亲褚蒜子所生。公元344年,晋康帝病逝,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在同月即位,开始了他的帝位生涯,这一年他改年号为永和。
皇帝是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司马聃(343年―361年),字彭子,即晋穆帝,344年—361年在位,东晋第五位皇帝。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晋康帝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即位,尊母亲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由褚太后临朝摄政。第二年改元为永和。
司马聃(343年―361年),字彭子,即晋穆帝,344年—361年在位,东晋第五位皇帝。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晋康帝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即位,尊母亲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由褚太后临朝摄政。第二年改元为永和。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将晋康帝安葬于崇平陵。
1、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期间主要发生了以下事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成就多是在他人辅佐下间接实现的:政治事件 幼年继位:司马聃在两岁时便继承了皇位,由于年幼不能理政,因此由太后褚蒜子临朝称制辅政。
2、第二年,十五岁的司马聃“加元服”,意味着已成年可以亲理国事了,褚太后还政国君,不过当时的大权都被桓温把持。司马聃当政不久,桓温被封为南郡公,其弟桓冲被封为丰城县公,其子桓济被封为临贺县公。一门三公,兵权在握,权倾一时。
3、主要成就:在位期间消灭成汉,短暂收复洛阳 在 位:344年―361年 谥 号:穆皇帝 庙 号:孝宗 年 号:永和、升平 陵 墓:永平陵 司马聃——东晋第五代皇帝 晋穆帝司马聃(dān)(343年―361年),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
4、在位期间的政治与军事: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朝廷面临诸多挑战。中原地区因赵石虎病死而大乱,东晋朝廷先后派褚裒、殷浩等大将前去北伐,但均未成功。然而,354年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大败前秦,两年后还夺回了洛阳,为东晋立下赫赫战功。
5、在位期间,用桓温驱逐了庾氏势力。桓温势力日益强大,企图篡夺帝位。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司马聃死后的谥号为穆帝。司马聃-生平年表公元343年,司马聃出生。公元344年,晋康帝病死,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公元346年。桓温率军沿长江西进,灭掉成汉政权。
6、司马聃年幼无法执掌国政,便由褚太后临朝摄政,何充辅政。几年后赵石虎病死,中原大乱,东晋朝廷先后派褚裒、殷浩等大将前去北伐,均未成功。354年,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大败了前秦,两年后还夺回了洛阳,立下赫赫战功。361年,在位了17年的晋穆帝司马聃在显阳殿驾崩,年仅十九岁。
1、司马聃出生次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其父驾崩,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由其母皇太后褚蒜子摄政。由于司马聃年幼,逢中原大乱。晋穆帝在位期间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后得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大败前秦。桓温还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政权,并夺回洛阳。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2、不久晋成帝病逝,传帝位予司马岳,是为晋康帝,册封褚蒜子为皇后、岳母谢氏为寻阳乡君。褚蒜子和晋康帝之间育有一子司马聃。
3、人物生平 立为太子 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生于建元元年(343年),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为皇后褚蒜子。 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四日,晋康帝将儿子司马聃立为皇太子。登基为帝 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晋康帝去世。
司马聃,东晋第五位皇帝。司马聃(343年-361年7月10日),字彭子,生于建康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东晋第五位皇帝(344年11月18日-361年7月10日)。晋康帝司马岳与康献皇后褚蒜子的长子。
永和九年的朝代是东晋。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生于建元元年(343年),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为皇后褚蒜子。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晋康帝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即位,尊母亲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由褚太后临朝摄政。第二年改元为永和。
晋穆帝司马聃的记载见于《晋书·帝纪》,他原名讳聃,字彭子,是康帝的儿子。建元二年九月丙申,他被立为皇太子,同年戊戌,康帝去世,己亥,司马聃即位,年仅两岁。即位后大赦天下,尊皇后为皇太后。不久,皇太后开始临朝摄政,处理国家事务。同年冬十月,康帝葬于崇平陵,十一月,车骑将军庾冰去世。
第二位使用“永和”年号的是东晋的晋穆帝司马聃,他在位期间(344年至361年)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永和”(345年至356年)。司马聃,字彭子,生于建元元年,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为皇后褚蒜子。晋康帝在儿子出生后不久便将他立为皇太子。
东汉。汉顺帝刘保(125-144在位)的第三个年号为“永和”(136-141)。汉顺帝刘保,汉安帝刘祜之子,母宫人李氏,东汉第七位皇帝,125年—145年在位。145年正月,时年三十一岁,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东晋。
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
永平陵,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墓,位于中国南京的和平门外幕府山南麓,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陵寝。这座陵墓巧妙地顺应山势而建,其主体结构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是永平陵的核心部分,设计独特,采用砖石结构,圆弧形券顶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美感。
司马聃:庙号孝宗,谥号穆帝,字彭子,344年至361年在位,陵墓为永平陵。司马丕:庙号哀帝,谥号海西公,字干龄,361年至366年在位,陵墓为安平陵。需要注意的是,司马奕也曾被称为海西公,但此处按照其在位时间列出,避免混淆。司马奕:虽也被称为海西公,字延龄,366年至371年在位,陵墓为吴平陵。
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位于今南京市和平门外幕府山南麓。永平陵依山建筑,陵墓地宫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室系砖砌建筑,为圆弧形券顶。墓室长凡5.5米,宽2.6米,高3.05米。墓室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是用砖砌成人字形的地面,后部则是用砖砌成的棺床。棺床长3.6米,宽和墓室相等。
1、永和是以下三位皇帝的年号:汉顺帝刘保的年号:时间背景:汉顺帝刘保是东汉第七位皇帝,于125年至145年在位。年号使用:在刘保的统治时期,使用了“永和”作为年号。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时间背景:晋穆帝司马聃是东晋第五代国君,于司马岳之后继位,统治时期为343年至361年。
2、永和是东汉汉顺帝刘保使用的年号,他出生于115年,于145年正月逝世,享年三十一岁。作为东汉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125年至145年。刘保是汉安帝刘祜的儿子,其母为宫人李氏。在他去世后,被赐予庙号敬宗(后来被除去),谥号为孝顺皇帝,并葬于宪陵。
3、永和是汉顺帝刘保的年号。汉顺帝刘保(115年—145年正月初六日),汉安帝刘祜之子,母宫人李氏,东汉第七位皇帝,125年—145年在位。145年正月,时年三十一岁,死后庙号敬宗(后除庙号),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永和是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2年。
4、永和”(345年至356年)。司马聃,字彭子,生于建元元年,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为皇后褚蒜子。晋康帝在儿子出生后不久便将他立为皇太子。两位皇帝虽不同朝,但都采用了“永和”这一年号,为历史增添了一份独特与神秘。这不仅是他们统治时期的标记,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流转。
5、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使用“永和”年号:东汉。汉顺帝刘保(125-144在位)的第三个年号为“永和”(136-141)。汉顺帝刘保,汉安帝刘祜之子,母宫人李氏,东汉第七位皇帝,125年—145年在位。145年正月,时年三十一岁,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东晋。
司马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司马聃是明君还是昏君、司马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
汉朝(汉朝地图)
下一篇
推恩令(推恩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