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巴比伦之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巴比伦之囚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试论巴比伦之囚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1、法国王室的控制:在阿维尼翁期间,教皇们实际上处于法国王室的控制之下,失去了作为宗教领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控制状态使得教皇们被形象地称为“阿维尼翁之囚”或“巴比伦囚虏”。历史评价的分化:早期观点对阿维尼翁教皇多持批判态度,认为他们贪权腐败。然而,现代学者则指出,这可能是基于罗马正统观念的偏见。

2、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 ,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3、至此,希伯莱王国彻底覆灭。自此时起直到公元前538年,以色列人进入其历史上为期近半个世纪的被掳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在希伯莱民族史上十分重要,影响深远。巴比伦囚虏事件,对于希伯莱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对于犹太教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对于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根植,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关于犹太人崇拜偶像的恶习是否因此得到治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犹太人在返回故土后,仍然继续他们的宗教实践,并且在他们的宗教文献《圣经》中,对居鲁士大帝表示了深深的崇拜和感激。 《圣经·旧约全书》记录了“巴比伦之囚”的历史,并对居鲁士大帝表示了敬意,将他视为上帝派遣的救世主。

5、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59586年,两次攻占耶路撒冷,灭亡了犹太王国。他下令将犹太人中所有的贵族、祭司、商贾、工匠一律作为俘虏押解到巴比伦城,只剩下一部分极贫苦的人留在耶路撒冷,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这就是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1、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齐押往巴比伦。

2、耶路撒冷全城被掠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耶路撒冷成了一片血与火的海洋。最后,尼布甲尼撒下令将国王与其他被俘的显贵和百姓一起全部流放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这场苦难成了犹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

3、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于公元前586年沦陷。尼布甲尼撒对犹太国王西底家的反复反叛深恶痛绝,因此下令在他面前处死其子嗣,并剜去西底家的眼睛。失明后的西底家被尼布甲尼撒用铜链锁住,带至巴比伦示众。耶路撒冷遭受了洗劫,城墙被毁,圣殿、王宫及众多民宅被烧毁。全城居民几乎全被俘至巴比伦。

巴比伦之囚的详细故事

全城居民几乎全被俘至巴比伦。这一事件便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位于现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约在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出现。“美索不达米亚”在古希腊语中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方”,也被称为两河流域。

公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进攻。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这时纷纷起来响应埃及人。不久,尼布甲尼撒又一次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尼布甲尼撒废黜约雅斤,选择其叔叔西底家为新犹太王,要求他向新巴比伦王国宣誓效忠,不得再有反叛。紧接着,他下令将包括王室成员和工匠在内的大部分犹太人押往巴比伦。在离开前,尼布甲尼撒的军队还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了洗劫。

关于巴比伦之囚和巴比伦之囚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