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缗(缗蛮)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以及缗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缗读mian还是min

1、这个字“缗”读“min”,不读“mian”哦。“缗”是一个汉字,它的正确读音是“min”,音调为第一声,表示声调上升。这个字在古代通常用来指代穿铜钱的绳子,也可以泛指绳子。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或文献中仍然会出现。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想象一下“缗钱”这个词,它指的就是用绳子穿起来的铜钱,这样一联想,“缗”的读音和意思就都容易记住啦。

2、将棉字的木字旁替换为绞丝旁,便形成了汉字“绵”字,其读音为mian二声。此字的偏旁部首为纟,共计十一画。绵字的基本释义包括:1) 丝绵,2) 柔软,3) 单薄,4) 连续不断。因此,绵字常见于组词如:连绵、绵亘、连绵不绝、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绵绵缗缗、软绵绵、绵延起伏等。

缗什么意思

1、“缗”的意思是穿铜钱用的绳子。汉字拼音:mín。汉字解释:“缗”,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mín,最早见于秦系简牍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缗”的基本含义为钓鱼绳;引申含义为古代穿铜线用的绳子;古代计量单位,如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2、缗的释义:穿铜钱用的绳子。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钱三百~。缗,汉字,汉语拼音mín。缗的笔顺:撇折,撇折,提,横折,横,竖提,横,斜钩,竖,横折,横,横。共12画。古籍解释:《广韵》武巾切《集韵》《韵会》眉贫切,音珉。《正韵》弥邻切,音民。

3、[ 缗 ] mín 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钓鱼绳。古代计量单位: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缗是简化字,主要简化了部首“糹”。

4、缗,读mín,绳子的一种,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同时,缗也是中国姓氏之一。夏有“有缗国”,为夏桀所灭;商周有缗邑,属宋,曾为鲁楚所侵。在夏商时代,立有“有缗国”。有缗国在夏代为东方的重要诸侯国,时常受到夏王朝的关注。

5、缗意思:绳子的一种,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同时,缗也是中国姓氏之一。夏有“有缗国”,为夏桀所灭。商周有缗邑,属宋,曾为鲁楚所侵。读mín。缗总笔画:12笔。

6、而缗本意是穿铜钱用的绳子,后来慢慢演化成了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清代诗人邵长蘅的《青门剩稿》中有这样的记载钱千万缗即有千万贯钱的意思,古代的一缗钱即一贯钱。唐及以前的朝代中,一缗钱指的是1000文铜钱。等到宋代,钱数大大减少,一缗钱仅等于770文铜钱。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钧、跬、寻、斛,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

1、钧钧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说文》中有记载钧,三十斤也。所以说,一钧则是代表三十斤。钧作为重量单位最早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吕氏春秋-仲春纪》记载: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成语千钧一发中,其意思是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

2、缗,是一个数量单位,这个原来是指绳子的一种,古代的时候铜钱都要穿成一吊一吊的,一个个一个的不好计算,这个有时候也用来指成串的铜钱,一般都是一千文一串。也就是一千文一缗。 钧,这个是重量单位,大概就是一钧相当于现在的三十斤。 其实也就是个大概的,并没有十分准确。

3、货币单位: 缗:古代的一种货币计量单位。在唐及以前的朝代中,一缗钱指的是1000文铜钱;宋代时,一缗钱等于770文铜钱。重量单位: 钧: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一钧代表三十斤。 锱:古代的质量单位之一,古代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常以锱铢连用,表示比较微小的数量。

关于缗和缗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