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仁,以及李仁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李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的嫡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也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身份背景 李仁,又名李千里,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的嫡长子。因父亲李恪被长孙无忌污蔑谋反而被杀,李仁自幼便随其他兄弟被流放至岭南。前半生遭遇 李仁在岭南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困苦,备受冷落。
2、李仁,生于唐朝贞观二十年(646年/645年),历史上记载他的本名为“仁”,但因武则天曾赞誉他为“吾家千里驹”,故后人又称他为“千里”。他的出生背景显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恪的长子,然而关于他的母亲身份,史书并未明确记载。
3、李仁,又叫李千里。千里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次武则天的表扬“儿,吾家千里驹”。他从小就因父亲获罪而流放岭南,他那个时候才7岁。而且他在岭南过得非常不好,当李治给李恪平反时,也不让李仁继承他父亲的爵位,对他不理不问。
4、李仁(李千里), 李恪的大儿子。父亲死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苦是苦了点,好歹留了条命。武则天当政后,李仁哥几个被赦免了,于是袭了爵位,上江左做官去了。后来武则天听说这个侄儿挺廉洁奉公,于是就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了一下,并送上六个字“儿,吾家千里驹”,李仁一激动,干脆就把名字改成李千里了。
生平介绍:早年坎坷:李仁(646年-708年7月5日),唐朝宗室、将领,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之嫡长子。因父亲李恪受高阳公主案牵连,被诬谋反,于653年被杀,年仅7岁的李仁与三个弟弟亦被流放到岭南。直至684年,因李荣获罪,李仁四兄弟才被赦免,李仁承袭父亲“郁林郡王”的爵位。
李仁1(646年-708年7月5日2),祖籍陇西成纪(陇西狄道),唐朝宗室、将领。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之嫡长子。前半生因父亲获罪流放岭南,颇多坎坷。后在武后、中宗两朝,历宦多任,颇得宠信。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广益二州大都督,受封成王。
李仁(1868~1922),女,字静姗,号息尘,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武进人,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
1、李仁是吴王李恪的嫡长子,其生平经历如下:前半生坎坷:因父亲李恪被诬谋反,李仁在7岁时被流放到岭南。在岭南度过了漫长的流放岁月,直到38岁时才因李荣获罪而被赦免,并承袭了父亲“郁林郡王”的爵位。后半生得到宠信:在武后、中宗两朝,李仁历宦多任,如襄、庐二州刺史,许、卫二州刺史等,表现出色,颇得宠信。
2、李仁是吴王李恪的嫡长子,其生平经历如下:坎坷前半生:因父获罪流放:653年,李仁因父亲吴王李恪被诬谋反,蒙冤被杀,年仅7岁的他与三个弟弟一同被流放到岭南。爵位剥夺:在唐高宗追封李恪并立庙祭祀时,李仁兄弟仍被排斥在流放地,不允许继承父亲的爵位。
3、前期坎坷,后期得宠:李仁前半生因父亲获罪而颇多坎坷,后半生在武后、中宗两朝颇得宠信,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广益二州大都督,受封成王。政治智慧与忠诚:李仁在宗室中贤能名望之士大多被杀戮的背景下,多次进献祥瑞得以免祸,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
历史评价:前期坎坷,后期得宠:李仁前半生因父亲获罪而颇多坎坷,后半生在武后、中宗两朝颇得宠信,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广益二州大都督,受封成王。政治智慧与忠诚:李仁在宗室中贤能名望之士大多被杀戮的背景下,多次进献祥瑞得以免祸,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同时,他积极参与神龙政变,恢复李唐王朝,表现出对李唐王朝的忠诚。
李仁是吴王李恪的嫡长子,其生平经历如下:前半生坎坷:因父亲李恪被诬谋反,李仁在7岁时被流放到岭南。在岭南度过了漫长的流放岁月,直到38岁时才因李荣获罪而被赦免,并承袭了父亲“郁林郡王”的爵位。
李仁是吴王李恪的嫡长子,其生平经历如下:坎坷前半生:因父获罪流放:653年,李仁因父亲吴王李恪被诬谋反,蒙冤被杀,年仅7岁的他与三个弟弟一同被流放到岭南。爵位剥夺:在唐高宗追封李恪并立庙祭祀时,李仁兄弟仍被排斥在流放地,不允许继承父亲的爵位。
李仁1(646年-708年7月5日2),祖籍陇西成纪(陇西狄道),唐朝宗室、将领。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之嫡长子。前半生因父亲获罪流放岭南,颇多坎坷。后在武后、中宗两朝,历宦多任,颇得宠信。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广益二州大都督,受封成王。
李仁(李千里), 李恪嫡长子,李恪死后,被流放到岭南。袭爵,历任五州刺史。于江左做官廉洁奉公,武则天听后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之,并赞曰“儿,吾家千里驹”,李仁于是改名李千里,并经常进祥瑞讨武则天的欢心。后来,武则天大肆剪除李唐宗室,李千里未被多袢。
1、成王李仁(李千里)出使岭南,大蛇八九尺长,用绳绑住它的嘴巴,横在门限之下。州县有参谒者,将其传呼入门,这些人只会直视,不会四周观察,踩到蛇之后惊恐的倒在地上不敢动,被蛇绕在身上数倒,过了很久久才给他们解开,以为戏笑。又取龟及鳖,让人把衣服脱了,放纵龟鳖咬他们的身体,龟鳖始终不肯松口。
2、吴国平定后,西晋侍中庾峻等人问孙皓的侍中李仁:听说吴主披着人脸,砍人的脚,有这些事吗?“李仁回答道:”是这样说的人的过错啊。君子都厌恶身居下位的人,将天下的罪恶都归结于他。因此传闻才会有人相信,也不足为怪。昔日尧舜时的肉刑制度,也不被认为残暴。
3、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轶事典故:东汉末年,士人流行品评人物。但名士司马徽从来不对别人水平高低作出评价,只要被问到,司马徽一律“这个人好,很好”。
4、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5、排行第三。李恪和李泰都是玄武门之变之前出生的,李恪是619年武德二年出生,李泰是620年武德三年出生。所以李恪比李泰大。李明(?—682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第十四子,母亲杨氏原是齐王李元吉之妃。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受封曹王,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赐实封八百户。
6、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放眼能人辈出、贤士群星灿烂的三国,在发现人才方面,无人能与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比肩。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慧眼独具,他第一个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并把“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三位旷世奇才都推荐给了求贤的刘备,可谓功高至伟。
关于李仁和李仁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
顺治儿子(顺治儿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