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章纶,以及章纶族谱24个字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章纶(1413—1483),字大经,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进士,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升任礼部议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而为礼部侍郎位20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辞官回乡。成化十三年,在家乡南阁建祖先祠及学校,筑藏书楼。成化十九年去世,享年71岁。
章纶,字思纶,号讷庵,生于今安徽省桐城市。明代杰出人物,于明正统十年(1445)科举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给事中。因其直言进谏,被晋升为赵州州判。章纶致力于教育事业,兴办学校,为靖边之寇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晋升为晋州知州。面对大荒之年,他一上任即开仓放赈,展现了其民本情怀。
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人物生平 章纶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生在温州乐清。正统四年(1439年),章纶登进士第,获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年,章纶被召回任礼部仪制郎中。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常慷慨上书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
基本信息:章纶(1413年—1483年4月28日),字大经,温州乐清(今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代名臣、藏书家。仕途经历:正统四年(1439年),登进士第,获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年间,升任礼部仪制郎中,因性格亢直、好直言,不为当时权贵所喜,在礼部侍郎位20年不得升迁。
历史背景: 修建历史:章纶墓修建于明代宪宗成化二十三年,是当地现存规模最大且庄重的墓葬之一。 章纶生平:章纶生于1413年,早年学业出众,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后官至礼部侍郎。他以“忠节名臣”著称,尤其在辞官归乡后,坚守节操。1483年去世后,宪宗皇帝追封他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号“恭毅”。
1、章纶,字思纶,号讷庵,生于今安徽省桐城市。明代杰出人物,于明正统十年(1445)科举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给事中。因其直言进谏,被晋升为赵州州判。章纶致力于教育事业,兴办学校,为靖边之寇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晋升为晋州知州。面对大荒之年,他一上任即开仓放赈,展现了其民本情怀。
2、章纶墓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石甬路设计和丰富的石刻雕塑,历史背景则与明代名臣章纶的生平事迹紧密相关。特色: 石甬路设计独特:陵园核心区域有一条由石甬路构成的通道,其中一段用18个方形石头和33个圆形石头垂直排列,象征十八层地狱与三十三重天,寓意深远。
3、四年秋,章纶之子玄应因冒籍被举京闱。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因劾章纶,命侍郎叶盛勘之。第二年,章纶及佥都御史高明考察庶官,两人议不协。章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高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高明俱罢。章纶所奏章并下叶盛等。于是王让及下考诸臣连章劾章纶。
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身后荣誉:成化十九年(1483年)去世,享年71岁。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赠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恭毅”,朝廷为表彰其德行,特立“会魁”、“尚书”牌坊。
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英宗所重,但性格仍很刚直,不能随俗。石亨贵幸之后,召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论事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宪宗即位后,有关官员根据遗诏请求宪宗举行大婚。
主要著作: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主要事迹:章纶在朝中多次直言进谏,如请求全力修整武备、劝谏代宗修建大隆福寺、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等。他曾因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而得罪代宗,被逮入诏狱,受到拷打,但终无一语。英宗复位后,因直言被表彰和提拔。
章纶,明官员、藏书家。字大经,乐清(今属浙江)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年,召为仪制郎中。章纶见国家多故,每慷慨论事。他曾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也先既议和,请力图修攘以待其变。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
章纶墓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石甬路设计和丰富的石刻雕塑,历史背景则与明代名臣章纶的生平事迹紧密相关。特色: 石甬路设计独特:陵园核心区域有一条由石甬路构成的通道,其中一段用18个方形石头和33个圆形石头垂直排列,象征十八层地狱与三十三重天,寓意深远。
章纶墓是安葬明代礼部尚书章纶的陵园,为乐清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墓葬之一。陵园中心是条石甬路,其中有一段是用18个方形石头和33个圆形石头垂直排列而成,表十八层地狱三十三重天。道路两侧古树参天,从外到里对称分布着石虎,石羊、石马、石人,显得庄严肃穆。
总的来说,章纶墓不仅是乐清市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中一处值得游览的景点。游客可以在此领略到雁荡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章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章纶族谱24个字辈、章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下一篇
侯生(侯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