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商辂(商辂怎么读)

今天给各位分享商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商辂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内阁首辅商辂简介:明朝近三百年科举中第二个三元及第

1、内阁首辅商辂简介:三元及第:商辂是明朝近三百年间,继黄观之后的第二个在科举考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的三元及第者。仕途经历:入阁参政:经阁臣推荐,商辂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管理,并在土木之变后坚决抵制南迁,展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

2、商辂是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著称。科举成就:商辂在正统十年(1445年)的科举考试中,于会试、殿试皆为第一名,成为明朝近三百年间第二个三元及第的人(因黄观被明成祖除名,故又说商辂是明朝唯一“三元及第”)。

3、商辂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厚道有容,临事果断,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与彭时并称,为成化年里刚正不阿阁臣的学界泰斗之一。《明史》点评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在正统十年(1445年)的科举考试中,商辂于会试、殿试皆为第一名。

4、商辂,生于1414年,逝于1486年,是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来自浙江淳安。他被认为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即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的殊荣。历史上,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是黄观,但因其被朱棣除名,故商辂被视为明代唯一获得“三元及第”的人。

5、宣德十年(1435年),商辂以乡试第一名(解元)的成绩崭露头角,尽管后续的科举考试未能顺利,但他并未放弃,而是在太学专心致志地研读,深受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的赏识。

6、在《霞山郑氏宗谱》中,记载着“爱敬堂”悬挂的一副楹联:“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是明朝名臣商辂的手笔。这副对联的由来,源于一段发生在霞山的传说。宣德四年,商辂在游历时,误入包山书院,被朱熹、吕祖谦的学术氛围吸引,错过归程,借宿于石匠张卯生家。

明代人商辂是不是千余年中国科举史上唯一“连中三元”的人,他有何政...

商辂并非千余年中国科举史上唯一“连中三元”的人。他在明代曾连续获得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但此前已有历代考生达成这一成就。关于他的政绩,有以下几点: 在景泰三年(1452年),商辂注意到塞上肥沃土地被豪强侵占的问题,并请求皇帝派遣使者核实,将这些土地归还给驻军。

商辂在明代科举史上并非唯一“连中三元”的人。实际上,他在科举考试中连续获得了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然而,在他之前和之后,都有考生曾经实现过这一壮举。

独中三元的明朝宰相商辂有哪些可以记述的轶事?

商辂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代便以才子著称。他在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的乡试中一举夺魁,成为解元。随后,在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的会试和殿试中,他又分别取得了会元和状元的成绩,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独中三元”的状元。 商辂的政治生涯跨越了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三朝,他不仅学识渊博,更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立储之功 明宪宗的纪妃生有皇子,都六岁了,因为畏惧万贵妃,没有人告诉明宪宗。商辂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太子,天下盼望已久。应当立即立为太子,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宪宗同意了。

大臣钱溥曾因未能晋升而心怀不满,作《秃妇传》暗讽商辂,但商辂对此并未予以理会,依旧保持平和的态度对待钱溥。 当高瑶请求恢复朱祁钰的王位时,黎淳上疏严厉批评商辂,但商辂依旧保持冷静,不曾与黎淳发生争执。

景泰三年(1452年),塞上的肥沃土地全被豪强侵占,商辂请求遣使核实,将其归还给驻军。景泰三年(1452年),开封、凤阳各府的饥民流亡到济宁、临清一带,均遭有关官员驱逐。商辂担心激成事变,便请求招集流民开垦京城附近的闲置田地,发放粮种,使得流民都有了归宿。

商辂是明朝著名的“三元宰相”,以其宽厚有容、刚正不阿的品格著称。商辂自幼聪慧,学识渊博。在宣德十年(1435年),他参加乡试,一举夺魁,成为“解元”。随后,在正统十年(1445年),他又在会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会元”的称号。

商辂待人宽容,不计较个人得失。面对诬告和诋毁,他都能保持冷静和宽容,不与人计较。他的这种宽容态度,使得他在朝廷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四朝重臣的显赫地位 商辂先后服务了明朝的三位皇帝、四个朝代,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原则立场,赢得了四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商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商辂怎么读、商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