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后突厥,以及后突厥汉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后突厥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领导层的更迭与内部挑战:后突厥在阿史那·骨笃禄的领导下迅速崛起,但693年骨笃禄逝世后,其弟弟默啜继位,面临领导层的更迭带来的内部挑战和权力稳定问题。与唐朝的军事冲突:默啜继位后,面对唐朝的威胁,采取强硬姿态,对安北都护府发起攻势,加剧了与唐朝的军事冲突。
2、还有一个原因极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突厥在大唐建国的时候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已经进入由盛转衰的阶段,而吐蕃在安史之乱之后才真正强盛起来。突厥在走下坡路,吐蕃在走上坡路。因此并不能认为突厥不够强悍,实际东突厥被灭之后,又在半个世纪之后复国成功。
3、在天宝元年,唐军在军事上的表现异常积极。这一年,吐蕃赞普御驾亲征,率领四十万大军深入湟水河谷,并攻占了石堡城。然而,这却激怒了李隆基,他将河陇两镇节度使盖嘉运撤职。
1、一文厘清四个突厥汗国的关系(二)——西突厥汗国与后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的日渐式微 西突厥汗国在583年(隋开皇三年)东西突厥分裂后正式形成,首任可汗为阿波可汗,但很快被东突厥的莫何可汗所俘,送至大兴城(长安)养老。
2、在突厥汗国的版图中,西突厥汗国与后突厥汗国是继东西突厥汗国后的两支重要力量。随着隋朝的分化瓦解,东西突厥在583年(隋开皇三年)分裂。西突厥汗国在隋唐时期虽与中原关系尚好,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其与中原的直接冲突较少。
3、第一个阶段是突厥汗国的兴起时期:时间从公元552年到583年;突厥原来附属于柔然,为其训练奴隶。后来,他们迅速崛起、发展,并在公元552年打败柔然,建立了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汗国。而到了公元540年,“突厥”这个名字才首次出现在中原的史书中。
开元二十一年战事 开元二十一年,唐朝与后突厥的友好关系因契丹可突于的叛乱而破裂。薛楚玉受命征讨契丹,双方在都山下展开激战。此时,突厥毗伽可汗派兵援助可突于,导致唐军被联军包围,死伤万余人。这一战役标志着唐朝与后突厥友好相处的日子结束,双方进入了战争状态。
东北各族暗中积蓄力量,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在马都山,由渤海、契丹、突厥联合发起了对唐战争,战争以唐朝失败而终,但此战之后,唐朝改变了东北战略,使得唐朝对东北的统治反而稳固。开端 渤海国建国之后和唐关系始终不稳。渤海国建国之初,内部就凝聚了靺鞨、汉、契丹、高句丽等民族。
六月二十三日,玄宗又以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即后来的肃宗李亨)遥领河北道行军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元帅,率程伯献、张文俨、宋之悌、李东蒙、赵万功、郭英杰等十八总管继讨奚与契丹叛乱部众,后因故未能成行。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封契丹首领李过折为北平郡王。李过折,原为契丹松漠都督府衙官。和可突于分掌兵马,彼此不和,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二月,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张守圭派遣管记王悔和李过折联络,李过折夜斩可突于、遥辇可汗屈烈数十人,归降唐朝。
唐朝与契丹的战争 唐朝初年,契丹与奚处于东北边疆,当时契丹正处于向国家形态过渡时期,对唐朝廷尚不构成威胁,此时,威胁最大的主要是突厥和吐蕃。一方面,契丹则夹杂在唐与突厥这两大军事势力之间,契丹接受唐册封后,成为唐朝羁縻府州。
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对白眉可汗发起了决定性的战役,最终取得胜利,白眉可汗被杀,其首级被送往唐朝的都城长安。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后突厥汗国的彻底灭亡,阿史那家族的草原统治权也随之消失,结束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历史。
后突厥汗国是在东突厥汗国灭亡后,由阿史那·骨笃禄于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在漠北乌德鞯山(蒙古国杭爱山)重建的突厥政权。因其政权重建于东突厥故地,为别于东突厥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也称东突厥第二汗国)。
调露元年:单于大都护府治下的东突厥降部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唐武装暴动。永淳元年:建立后突厥汗国,统治了六十年,直至天宝四载灭亡。综上所述,唐朝与突厥的关系经历了从臣属到敌对、再到征服与归顺、以及最后的反唐与再次灭亡的复杂变化过程。
后突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后突厥汉国、后突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下一篇
西西瓜(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