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姚崇简介(唐朝姚崇简介)

今天给各位分享姚崇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姚崇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生平简介

1、姚崇是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其生平简介如下:基本信息: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仕途经历:早期仕途:姚崇初以挽郎入仕,后迁兵部郎中。在契丹侵扰河北时,他因处理军务繁杂、檄书如雪而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擢升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后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2、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3、姚崇生平简介: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名相,嶲州都督姚懿之子。仕途经历 早期仕途:姚崇初以挽郎入仕,后迁兵部郎中。

4、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5、姚崇简介姚崇字元之(公元651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今河南陕县),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

6、姚崇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名相,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以下是其简介:基本信息: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嶲州都督姚懿之子。仕途经历: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唐玄宗时的宰相有二十六人,除了名相张九龄还有谁?

唐玄宗时的宰相除了张九龄外还有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崇(姚元之)、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等。其中一些著名的宰相简介如下: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唐代著名政治家。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唐玄宗时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

姚崇灭蝗姚崇简介

姚崇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他在历史上以“救时宰相”著称,曾参与灭蝗行动。以下是对姚崇的简介:基本信息:本名:元崇,后改名为姚崇。字:元之。出生年份:公元650年。逝世年份:公元721年。祖籍:浙江吴兴,但家族世代在陕州为官,定居于陕州硖石。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浙江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硖石乡)。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

由此引经据典,托出除蝗之法,有力地说服了玄宗皇帝,得到玄宗皇帝的首肯,同意姚崇牵总除蝗。 后来姚崇面对玄宗皇帝的担心,又及时、耐心地奏报,予以解释:过去曹魏时期山东发生蝗灾,忍而不灭蝗,以致后来饥荒而人相食;后秦王朝时的蝗灾,草木被啮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

姚崇灭蝗 公元715年(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蝗虫多得连绵成片,飞起来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停下来密密麻麻乌泱泱一大片,所过之处禾苗、树皮吃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寸甲不留。地方上的官员说:“蝗虫是神虫,不能捕杀。”老百姓吓得烧香、叩头,纷纷祈求上天开恩。

姚崇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朝姚崇简介、姚崇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