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元颢(元颢之乱)

今天给各位分享元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元颢之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元颢的介绍

孝昌四年(528年)十月,元颢一行由南梁假节、飚勇将军陈庆之率领的七千甲兵护驾,踏上北归的征程,首战攻克铚城;孝庄帝元子攸起初不予重视,继续派遣大将军元天穆率领大军先去平定齐地,待剿灭邢杲后再挥师讨伐元颢;陈庆之抓住战机,于永安二年(529年),一举攻克荥阳、睢阳。 永安二年(529年)四月,元颢在睢阳城南登坛祭天,即位称帝,建元孝基。

元颢字子明,北魏宗室,年轻时意气风发有大志,袭父爵为北海王;后累次升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不久,被御史弹劾而除名。527年,宿勤明达、叱干麒麟等人聚众造反,侵扰豳州(治今甘肃宁县)、北华州(今陕西黄陵县西南)等州郡,侵扰关中一带。

元颢,字子明,北魏宗室出身,年轻时意气风发,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北海王。他多次升迁,担任过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等职。后来,因被御史弹劾而被除名。527年,宿勤明达、叱干麒麟等人聚众造反,侵扰多地。朝廷再次起用元颢,恢复其王爵,派他为征西将军、都督军事等职,率军征讨叛贼。

元颢(485-529年)北魏宗室,字子明,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孝文帝元宏之侄,北海平王元详长子,袭父爵为北海王。后累次升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被御史弹劾而除名。

历史上北魏的建国皇帝是拓跋圭,而南魏并非正式国号,是部分史家对元颢自称魏帝时期的称呼。以下是关于两者的详细介绍:北魏: 建国皇帝:拓跋圭。 简介:北魏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由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元颢(北魏大臣)详细资料大全

1、北魏孝武帝即位后,恢复元颢之北海王爵位,赠太师、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冀州刺史。 史籍记载 魏收《魏书·卷十·帝纪第十》 、李延寿《北史·元颢传》、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九》有记载。 轶事典故 初,元颢入洛,其日暴风,欲入阊阖门,马大惊不进,令人执辔乃入。

2、北魏元天穆将进攻邢杲,因北海王颢正入侵,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众人都说邢杲兵强马壮,应先对付他。行台尚书薛琡认为邢杲虽人多势众,但缺乏远大志向。颢帝室近亲,来称义举,其势力难以预测,应先除掉他。

3、孝明帝元诩:公元515年公元528年在位,初即位时由辅政大臣和母亲胡太后掌权,后胡太后胡作非为,政府功能瓦解,元诩被其母鸩杀。元钊:公元528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孙,在“河阴之变”中被杀。

4、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元颢生平事迹

元颢生平事迹如下:承袭爵位与仕途起伏:元颢生于乱世,父亲去世后承袭爵位,被封为北海王。他的仕途之路经历多次升迁,曾任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等职,但后因御史弹劾而被除名。平定叛乱与功勋累积:面对叛乱,元颢被朝廷重新起用。公元527年,他率军征讨宿勤明达等叛贼,屡次击破造反军,解了豳、华之围。

元颢,生于乱世,意气风发。父亲去世后,他承袭爵位,被封为北海王。他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再到徐州刺史,后因御史弹劾而被除名。面对叛乱,元颢被朝廷重新起用。公元527年,他率军征讨宿勤明达等叛贼,屡次击破造反军,解了豳、华之围。

元颢遂入洛阳,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不久,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

元颢攻占梁国后,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据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

关于元颢和元颢之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