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朱泚,以及朱泚之乱的历史背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唐将领朱泚造反称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权力欲望的膨胀:朱泚在大唐中央政府担任宰相,已位极人臣。然而,他可能觉得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仍然不够,尤其是在看到皇帝唐德宗在泾原兵变中的狼狈样后,一时冲动,选择了自立为帝。对形势的误判:朱泚可能认为唐德宗在泾原兵变后已陷入绝境,看似必死无疑。
叛军一合计,原来被软禁在长安的太尉朱泚被拥立为帝,这也就是为什么泾原兵变又被称为朱泚之乱的原因。这个朱泚是哪路神仙呢?朱泚原本是幽州经略副使,是李怀仙的部将。后来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朱希彩分别都被部下杀死,朱泚因为平时不吝钱财,喜好施舍,每次打仗得到奖赏都分给手下将士,因此部下们拥戴为卢龙节度使。
所以,当有些官员劝他去迎回唐德宗时,朱泚的胖脸阴沉得几乎结冰,官员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避祸先后逃离长安。 有人看出朱泚的心思,于是向他陈述古今成败之理,征引符命之说,劝其僭伪。朱泚很是受用,甚悦之,称帝念头更加强烈。恰巧此时,两名朝臣因久居闲官,对朝廷满腹怨愤,唯恐天下不乱,公开宣称效忠朱泚。
朱泚一名闲官陡然成为叛军统帅,再华丽变身为所谓皇帝,继而因贪欲过度与李怀玉分道扬镳,最终又因舍不得开空头支票而被部下斩杀,身首异处。他的一生形象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天皇,同样死有余辜!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
而朱泚在当时也起了谋权篡位之心,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天子,但他却错估了唐朝的强大,因此叛乱失败,朱泚也被手下的士兵乱刀砍死,献给天子,以求活命。朱泚,这个人的能力是非常厉害的,但是最后失败后,他民心也就失掉了,被砍死了。
不久,李晟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
朱泚举臂护住脑袋,李忠臣飞跑上去帮助,叛军也一拥而上,将段秀实乱刀砍杀。 十月八日,朱泚在源休、姚令言、李忠臣、张光晟等八人的引导下从白华殿进入宣政殿,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秦,改元应天,又大封百官,并立侄子朱遂为皇太子,遥封朱滔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
刘昫:① 我唐之受命也,置器于安,千年惟永,百蛮响化,万国来王。但否泰之无恒,故夷险之不一。三百算祀,二十帝王。虽时有窃邑叛君之臣,乘危徼幸之辈,莫不才兴兵革,即就诛夷。其间沸腾,大盗三发,安禄山、朱泚、黄巢是也。② 朱泚家本渔阳,性惟凶狡,耳习闻于篡夺,心本之于忠贞。
朱泚自以为众望所归,下定了称帝的决心,任命源休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为皇城使,并对久失兵权的司农卿段秀实非常信赖。 朱泚派出三千精兵,名为迎接德宗,实则去攻打奉天。段秀实和刘海宾正密谋诛杀朱泚,担心叛军惊吓德宗,暗中伪造朱泚的命令,追回叛军。
不过,这并不妨碍朱泚将未及逃走的唐朝宗室77人全部杀害。 围困奉天 出逃奉天的唐德宗始终是大秦天子朱泚的一块心病,所以,皇帝瘾才过了两天,朱泚就迫不及待率大秦国兵马浩浩荡荡御驾亲征。在奉天城下,朱泚遭到守军的迎头痛击,大败,死者万计。 朱泚不甘失败,采取各种手段围困奉天,并多次发动强攻。
1、十月八日,朱泚在源休、姚令言、李忠臣、张光晟等八人的引导下从白华殿进入宣政殿,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秦,改元应天,又大封百官,并立侄子朱遂为皇太子,遥封朱滔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为了断绝人们的期望,朱泚杀死郡王、王子、王孙七十七人,诛灭留在长安的宗室。
2、不过,这并不妨碍朱泚将未及逃走的唐朝宗室77人全部杀害。 围困奉天 出逃奉天的唐德宗始终是大秦天子朱泚的一块心病,所以,皇帝瘾才过了两天,朱泚就迫不及待率大秦国兵马浩浩荡荡御驾亲征。在奉天城下,朱泚遭到守军的迎头痛击,大败,死者万计。 朱泚不甘失败,采取各种手段围困奉天,并多次发动强攻。
3、年(大历七年),朱希彩被部下杀死。朱滔暗中派人到将士中大肆张扬道:“节度使非城北朱副使(朱泚)担当不可。”将士们本来无所适从,听后便一同拥立朱泚为节度使。 773年(大历八年),朱泚命朱滔率兵到泾州(今甘肃泾川)防御吐蕃。
唐朝中期,朱泚所建的政权,公元783年称“秦”,公元784年改称“汉”。朱泚(cǐ,742年-784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
南汉:由刘在广州建立,起初国号为大越,次年改为汉。邢汉:北魏年间的起义军领袖邢杲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汉。侯汉:南朝梁朝侯景之乱爆发后,建立的政权,国号也为汉。朱汉:唐末朱泚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汉。郝汉:金末郝定建立的政权,同样国号为汉。
汉末大将军冀州牧袁绍府属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重要幕僚与决策者:田丰和审配:袁绍极为信任,赋予他们决策重权。朱汉:曾任都官从事,但因内部矛盾未能善终。崔琰:袁绍的掾属之一,共同辅佐袁绍。军事将领:张郃:袁绍的得力校尉,后投诚曹操。
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当时,唐朝统治者已无力扭转藩镇割据的形势,皇帝委派的节度使拥兵自重,他们在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实力渐渐强大,所以他们觊觎更高权力。安史之乱后,藩镇间或互相攻战,或联合反唐,小规模的叛乱不断发生。卢龙节度使朱泚也蠢蠢欲反。
安史之乱于阴历756年6月13日爆发,由安禄山领导,唐玄宗与唐肃宗分别逃往川蜀和灵州。经过一年四个月的斗争,直至757年10月23日,京师被克复,唐肃宗回到京城。唐蕃战争在阴历763年10月7日爆发,吐蕃入侵并直取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这次战争持续15天,最终吐蕃被击退。
“朱泚围兵抽未尽,怀光寇骑追行及”描述的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动荡时期,朱泚叛军围攻皇帝时兵力尚未完全撤退,而怀光的敌军骑兵又迅速追击上来的紧张情境。朱泚围兵抽未尽:指的是朱泚叛军对皇帝的围攻尚未结束,兵力虽然有所撤离,但并未完全撤退,仍然对皇帝构成威胁。
背景: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虽然表面上恢复了统一,但实际上河北地区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为了重振中央权威,决定对藩镇进行削藩。四镇之乱: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请求袭父位被拒,于是联合魏博田悦、平卢、山南东道四大藩镇起兵叛乱,史称“四镇之乱”。
朱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朱泚之乱的历史背景、朱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