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奴儿干,以及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明史中关于奴儿干都司的记载主要包括其设立的背景、过程及开始行使行政管辖权的时间。奴儿干都司设立的背景: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奴儿干地区的头目忽剌修奴朝贡至京,并觐见了永乐皇帝朱棣。在询问当地情况时,忽剌修奴向朱棣反映了奴儿干地区的行政管理问题。
永乐元年(1403),明朝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招抚诸部。二年,置奴儿干等卫,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见都司卫所)。七年,明政府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统辖各卫所。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司设立于明永乐九年,由朱棣正式在黑龙江下游设置。设立目的是为了稳定明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方便各族人民来往,并促进经济发展。管辖范围: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东北部,以及俄罗斯的部分地区。
记载于19世纪许多中外文献的特林永宁寺的两块石碑。都司设立促进了该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民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同时加强了明朝中央政权对奴儿干地区的行政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
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建立于永乐七年,即1409年。这一机构在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关于奴儿干都司的废除时间,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在宣德年间,确实有文官提出废除奴儿干都司的提议,主要因为在那里设立流官、运粮等耗费巨大。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该地区的最高军政合一机构,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明朝皇帝时常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奴儿干地区进行视察,如太监亦失哈在1411年至1433年(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期间,前后10次亲临,对都司、卫所官员进行授职和赏赐,包括官职印信和衣物钱财。
1、综上所述,奴儿干都司之所以只存在了25年,主要是由于明朝统治阶层的认知、元朝残余势力的内讧以及明宣宗的治国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设立时间 奴儿干都司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设立。这是明朝政府在东北地区设立的一个重要行政机构,旨在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管辖和控制。存在时间 虽然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管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对这一区域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3、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明朝曾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但该机构仅仅维持了25年。在这25年中,都司的主要官员最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来就改由当地部落领袖世袭。这里没有属于明朝编制内的军队驻扎,统治方式属于“羁縻统治”。
4、明朝为了确保去往奴儿干的交通,在奴儿干都司辖区内设立了众多的驿站交通线,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往奴儿干的海西东水陆城站。这条线路起点是海西女真底的失卜站,位于纳邻河下游(今吉林双城县西拉林河畔花园屯古城),终点是满泾站,在恨古河口(今享滚河口)。
5、奴儿干都司的设立与维持:明朝曾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但这一机构仅仅维持了25年。在这短暂的25年里,都司的主要官员多为流官,后来改为由当地部落领袖世袭。这种统治方式属于“羁縻统治”,即朝廷对当地民族采取形式上的臣服政策,并未实现实质性的控制。
奴儿干都司简述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的一个重要军政机构,其设立与发展和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与管理密切相关。设立背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东北地区成为其重要的边疆区域。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尤其是针对元朝残存势力及其他顽固势力的管理,明朝逐步推进了对东北的征服和整合。
奴儿干都司:明太祖朱元璋在在东北女真等部族地区,明朝陆续设置了一批羁縻卫、所,用以统治或控制当地民族。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设置的奴尔干都司,管辖约300个羁縻卫、所。
桦川简述 桦川县名源于“桦皮川”。原指依兰府南境之桦皮川(今林口县刁翎镇),因其地桦树甚多,故名“桦皮川”。今桦川一带,辽属女真五国部之一的“越里笃”部(今悦兴乡万里河村附近),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属三姓副都统管辖。
清朝建立: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为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管辖区域及发展情况如下:管辖区域:西界:鄂嫩河源头。东界:库页岛。北界:外兴安岭边界。南界: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这片区域包括了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的区域极其广大,西至鄂嫩河源头,东至遥远的库页岛,北至外兴安岭的边界,南至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这片地域涵盖了黑奴儿干都司,包括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其行政管理细致,设有众多卫、所,作为都司下属的地方军事和行政单位。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情形如下:管辖区域广阔: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管辖范围东至大海,越过海洋直至苦夷,南至图们江附近,西至斡难河,北达外兴安岭,覆盖了东北地区的广大区域。统治策略: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行使全面管理,而是通过设立军事据点和建设交通线路来确保战略控制。
明朝对奴儿干都司的统治逐渐走向废止,这主要与宣德年间明宣宗的决策有关,他下令停止了舰队巡游等与奴儿干都司相关的事宜。然而,随着卫拉特人的崛起,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权威开始消散,最终导致了明朝边疆政策的改变。
奴儿干都司,是明成祖朱棣接受辽东少数民族首领忽剌修奴建议,于公元1409年设立在辽东奴儿干城的军事机构,管理西至斡难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滨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关于奴儿干都司的失去,有观点认为明朝本身就不打算保留这一地区。 奴儿干都司地区气候严寒,对明朝来说价值不大,维护成本高,且经济效益有限。 元朝残余势力的内斗削弱了该地区的军事重要性,进一步促使明朝放弃。 明宣宗朱瞻基倾向于和平修养生息,放弃了安南后,也一并放弃了奴儿干都司。
经济因素:奴儿干都司地区地广人稀,可利用资源稀少,但守住这片地盘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从经济角度来看并不划算。管理困难:当地女真族、蒙古族实力强劲,各部落组织团结,靠流官管理难度较大。
清代外东北被割让给俄罗斯,1885年曹廷杰曾冒险拓回碑文。奴儿干都司建立后,明朝在此驻军,士兵每两年一换。奴儿干都司驻军多时达3000人,最少也不少于500人,轮番戍守。
存在时间 虽然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管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对这一区域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到明宣宗时期,朝廷开始慢慢撤出这片区域,导致奴儿干都司的实际存在时间并未达到一个完整的世纪。
1、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建立的军政机构。地理位置与管辖范围:奴儿干都司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明永乐九年,朱棣正式在黑龙江下游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东北部,以及俄罗斯的部分地区。
2、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立的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地区的军政机构,成立于永乐九年(1411年),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这个地方在明朝版图的最东北端,是一个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
3、地理位置概述:奴儿干都司于明朝永乐九年设立,辖区范围大致包括今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以北,东抵大海,东北到库页岛。 对应现代区域:从现代地理区域看,涵盖了中国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还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部分区域。
4、奴儿干都司存在于明朝,是明朝管理东北边疆的重要军政机构,对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
5、大致区域:奴儿干都司于明朝永乐九年设立,其管辖范围涵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以及库页岛等地。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 对应现代区域情况:在如今中国境内涉及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像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城市所在区域都曾在其范围内。
6、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政府设置于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主要特点与功能:地理位置:奴儿干都司的辖区涵盖了今天的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以及松花江和嫩江的部分地区,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政机构。
关于奴儿干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下一篇
丁朝(丁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