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于冕(于冕有没有后代)

今天给各位分享于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于冕有没有后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于谦和他的儿子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于冕,明朝大臣于谦之子,石亨曾推荐他当都督府前卫副千户,被于谦厉声拒绝。于谦死后,家属受牵累,于冕发配山西龙门,于冕妻张氏发配山海关。

于冕,明朝大臣于谦之子,石亨曾推荐他当都督府前卫副千户,被于谦厉声拒绝。于谦死后,家属受牵累,于冕发配山西龙门,于冕妻张氏发配山海关。成化二年(1466年)八月于冕得以回乡,上疏为父于谦平反,明宪宗亲自审理,朝廷退还田产,袭封“千户”之职。于冕把父亲的遗稿收集起来出版,是为《节庵存稿》。

明朝于谦的老婆是董氏,孩子叫于冕。成化初年,于谦的儿子于冕被赦免,他上疏为父申冤,这才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和赐祭。皇帝的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于谦死后,皇帝为了惩治于谦后人,便将于谦的儿子于冕发配到山西龙门流放,将于冕的妻子张氏发配到山海关一带流放。公元1466年,于谦的儿子于冕得以返家。随后,于冕上书为父亲于谦平反。接到于冕的奏折之后,明宪宗亲自审理了于谦案件。等到明宪宗为于谦沉冤昭雪之后,才将于谦的田产退还给于冕。

儿子:于冕 女儿:璚英 女婿:朱骥 :《明史》卷一百七十《吴宁传》尝为谦择婿,得千户朱骥。谦疑之,宁曰:“公他日当得其力。”谦被刑,骥果归其丧,葬之。养子:于康 天顺己卯(1459)亦即于谦遇害的两年内设法找到陈逵,并由陈逵备足棺衾,扶于谦灵柩归杭,葬西湖三台山于氏祖茔。

明朝于谦的老婆和孩子?

1、明朝于谦的老婆是董氏,孩子叫于冕。成化初年,于谦的儿子于冕被赦免,他上疏为父申冤,这才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和赐祭。皇帝的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2、史书记载,于谦的配偶是董镛之女董氏,并不是朱高煦的女儿,而且朱高煦只有十一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真实历史中于谦和朱高煦是没有亲戚关系的。

3、明朝的于谦没有娶汉王的女儿。以下是具体分析:历史记载:根据史书记载,于谦的配偶是董镛之女董氏,而非朱高煦的女儿。汉王家庭情况:据史书记载,朱高煦只有十一个儿子,并没有女儿。因此,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于谦不可能娶汉王的女儿。

4、明朝于谦于少保,永乐29年24岁时娶翰林董镛之女、贤惠温婉的董氏为妻,琴瑟和谐,生子于冕,女琼英,但因少保忙于国事两人聚少离多。于公并无妾侍,正统十一年夫人病卒,他时年49岁,作悼亡诗11首,祭文5篇,终身不复娶。

5、明朝于谦的妻子和女儿被发配到了岭南。妻女遭遇:在于谦被冤杀后,他的家属也受到了牵连。其中,他的妻子和女儿被朝廷发配到了岭南地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严厉惩罚。于谦的忠诚与牺牲:于谦是明朝的一位忠臣,他在土木之变后力排南迁之议,坚守北京,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的进攻。

6、明朝于谦的妻子和女儿最终被发配到了岭南。以下是关于于谦妻女结局的详细解于谦的遭遇 于谦是明朝的一位杰出大臣、民族英雄和军事家,因个性刚直、忧国忘身而广受赞誉。然而,他的忠诚和正直也招致了众人的忌恨。

历史上于冕被罚的原因

于冕,明朝大臣于谦之子,明朝官员。石亨曾推荐他当都督府前卫副千户,被于谦厉声拒绝。1457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将一代民族英雄于谦处死.家属受牵累,于冕发配山西省龙门,于谦妻张氏发配山海关。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八月于冕得以回乡,上疏为父于谦平反,明宪宗亲自审理,朝庭退还田产,袭封千户。后改为兵部员外郎,居官有能,累迁至应天府府尹。

石亨对此心中有愧,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于谦,为了笼络于谦,石亨特意向皇帝奏请封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结果被于谦义正言辞拒绝。(谦言:“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

最后提一句,于谦死后,他的儿子于冕被罚充军,而充军的地点叫做龙门,后来的系列电影《龙门客栈》就是以此为故事模板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监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礼监曹吉祥同志。

征讨建州女真 擒斩包括努尔哈赤之六世祖、建州酋长董山在内的1700余人,并焚毁屯寨四百座,释放被其掠夺的汉人奴隶“包衣”千人。这次讨伐战争,迟缓了女真的崛起。总体来看,朱见深可称为“恢宏谨慎”。剑桥中国史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没有保持过去的派系仇恨或寻求报复。

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

这一年中,徐有贞被石亨中伤,被戍金齿。又过了几年,曹石之变事发,石亨也被关入监狱得死,曹吉祥因谋反被处罚族诛,于谦的冤屈最终得以昭雪[49]。

于谦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儿子于冕还为他专门写了一首诗

1、于谦确实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儿子于冕,并为他专门写了一首诗。写诗背景:于谦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接到家信得知儿子于冕即将过13岁生日。由于政务繁忙,他决定写一首诗来告诫儿子努力上进,不要辜负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诗歌内容:诗中写道“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缘鬟鬟。好亲灯光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2、”接着于谦又批评了石亨,他说:“石亨身为大将,不去举荐那些埋没在民间的人才,提拔那些行伍中的志士,而单单推荐我的儿子,这样难道是公平的吗?”最后于谦郑重地说:“我对于因功受赏这件事,向来坚决反对投机取巧,拉裙带关系,我决不敢因我儿子的事而破坏了国家的法度。

3、为了庆贺儿子的生日,于谦便给于冕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有自注:“时予双亲在堂,留冕代养于杭”,由于很久没有与儿子于冕见面,不知道儿子现在是个什么状况,所以作者在诗的首联和颔联中想象了儿子现在的情形。

4、示冕作品简析如下:创作背景与目的:当于谦担任山西巡抚时,收到家书提醒长子于冕即将过十三岁生日,因政务繁忙而忽略此事,故借此机会通过诗篇表达对儿子的关爱与期望。

5、于谦看了这封信后才想起来,上次家中来信已经提及此事,只因自己政务倥偬,竟把这件事忘记了。当时于冕不在他身边,而随祖父祖母在钱塘老家居住。怎样祝贺儿子的生日呢?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写一首诗,来告诫儿子努力上进,不要辜负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诗文如下: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缘鬟鬟。

6、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入京》明代: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关于于冕和于冕有没有后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