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耿秉(耿秉传原文及翻译)

今天给各位分享耿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耿秉传原文及翻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耿秉史籍记载

耿秉,字伯初,身躯伟岸,腰围八围。他博学多才,对兵书有深入了解,尤喜将帅之略。因父职,他成为郎官,多次进言谈论军事事务。他指出中国资源浪费,边疆不安宁的主要原因在于匈奴。显宗对耿秉的北伐志向表示认可。在永平年间,耿秉被召见,讨论边疆事务,获得皇帝的亲近与信任。

四十天内,足以回师入塞。皇帝赞同此议,于是派遣征西将军耿秉驻守酒泉,代理太守职务;派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从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计七千余人,于建初元年正月,会合柳中攻击车师,攻下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俘获三千余人,牲畜三万七千头。北方匈奴惊走,车师再次归降。

东汉大将军窦宪和耿秉 东汉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和耿秉深入瀚海沙漠3000里(1500公里),大破匈奴于金微山(今中蒙交界处的阿尔泰山脉),彻底地解决了汉朝历时约300年之久的匈奴祸患。史籍中提到的瀚海即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东汉时期,窦宪和耿秉在永元三年(91年)深入瀚海沙漠(今贝加尔湖地区)3000里,在金微山(阿尔泰山脉)大败匈奴,彻底解决了汉朝长达三百年的匈奴之患。史籍中提到的瀚海即是贝加尔湖。 明朝时,蓝玉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被朱元璋任命为大将军,指挥十五万大军北征北元。

东汉勒石燕然的耿秉去世为什么匈奴人举国痛哭呢?不应该举国欢庆吗...

对于南匈奴人来说,耿秉就是一个保卫者。而之后耿秉担任度辽将军,驻扎边疆,对南匈奴有相当的好处。所以他死了以后,南匈奴人举国痛哭。

匈奴人以为汉军又有神明相助,再次撤军。 这就是中国象棋棋局名「 ”耿恭拜井”由来。 02 匈奴刚退军,驻扎在柳中城的关宠部却被龟兹人围困,无法和耿恭合兵,只好各自孤军奋战。 公元75年9月5日,汉明帝刘庄驾崩,耿恭困守孤城,国内援军无望。车师国也趁机反叛,与北匈奴合兵攻打耿恭。

后世为了展现一个人的功绩常常用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来形容,这个勒石燕然就是本文主人公所作的功绩。窦宪因事犯罪触怒了当时临朝听证的窦太后,为了赎回自己的过错,窦宪请求率军出击匈奴,以赎死罪。窦太后答应了他,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会合其他部族一起出塞进攻北匈奴。

耿秉评价

耿秉是一位在东汉与匈奴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杰出将领和谋略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评价:卓越的军事才能:耿秉自幼受父亲影响,博学多才,能熟练掌握《司马兵法》,特别擅长将帅之略。这使得他在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中,能够制定出卓越的战略计划,并在实战中屡建奇功。

在东汉与匈奴的战争史上,耿秉无疑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现代论述,耿秉的地位和作用都被低估了。《后汉书·耿秉传》仅提及数百字,且其决策能力的重要事迹散见于其他纪传。

范晔《后汉书》:①“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 ;②“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陈立成,士卒皆乐为死。

东汉名将耿弇、耿恭、耿秉都是极为杰出的将领,他们各自立下了赫赫战功。耿弇:他是东汉开国名将,跟随刘秀建立东汉,曾收复46郡、300余城,一生功勋累累。在云台十八将中排名第四。耿弇21岁起兵,22岁就拜为大将军,用不到10天时间就灭掉了齐王张步二十万兵马,为刘秀打下了半壁江山。

评价:有志者事竟成,是光武中兴的重要将领之一。窦固 成就:出击北匈奴,天山大战告捷;夺取伊吾卢,设置宜禾都尉;重用耿秉,击降车师,打通西域咽喉。结局:受堂兄牵连被禁锢十年,后病逝。评价:好览书传,喜兵法,在边疆数年,羌胡服其恩信。

耿秉的人物生平

1、耿秉性格勇猛,做事简练,行军时常亲自披甲在前,深受士兵爱戴。他博通兵法,尤其擅长将帅之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晚年与逝世:永元二年,耿秉取代桓虞为光禄勋。永元三年夏,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谥曰桓侯。他的逝世引起了匈奴举国号哭,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2、耿秉性格勇猛,做事简练,行军时常亲自披甲在前,休息时不结营,有敌偷袭时,能立即与敌交战,所以士兵皆愿意为其效力。永元二年(90年),耿秉取代桓虞为光禄勋。永元三年(91年)夏,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谥曰桓侯。和帝赐朱棺、玉衣,命五营骑士三百余人为其送葬。

3、永平十五年(72年),耿秉上书朝廷请求攻打北匈奴。汉明帝便让耿秉、窦固和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人共同商议攻打北匈奴。耿秉说:“从前匈奴有游猎部落的援助和其他蛮族的依附,所以不能将它制服。

4、耿恭:他是耿弇的侄子,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坚守西域。在公元73年,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时,耿恭担任戊校尉,统帅两千汉军驻守西域都护府。面对匈奴两万人的围攻,他坚守大半年,最后仅剩二十六人能战斗的士兵,但仍坚守不屈。

5、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出自耿弇。实际上耿家在当时出了好几位名将,例如耿弇的两位侄子耿秉和耿恭,都是东汉十分著名的将领。他们都为东汉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耿家这三位名将的生平,以及他们的功绩,感兴趣的朋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6、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窦宪,章德皇后兄。祖父窦穆,父窦勋均以罪被诛。章帝建初三年(78年),其妹被立为皇后。窦宪初为郎,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兄弟二人,同蒙亲幸,并侍宫省,宠贵日盛,王公侧目。窦宪于是恃宠欺人,竟至于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

东汉名将耿弇、耿恭、耿秉有多厉害?他们各自生平功绩简介

1、耿恭:他是耿弇的侄子,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坚守西域。在公元73年,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时,耿恭担任戊校尉,统帅两千汉军驻守西域都护府。面对匈奴两万人的围攻,他坚守大半年,最后仅剩二十六人能战斗的士兵,但仍坚守不屈。当汉家援军到来时,这二十六人仅剩了十三人,他们的英勇事迹被称为“十三将士归玉门”。

2、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跟随刘秀建立东汉,曾收复46郡、300余城,一生功勋累累,在云台十八将中排名第四。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出自耿弇。实际上耿家在当时出了好几位名将,例如耿弇的两位侄子耿秉和耿恭,都是东汉十分著名的将领。

耿秉人物生平

1、耿秉性格勇猛,做事简练,行军时常亲自披甲在前,深受士兵爱戴。他博通兵法,尤其擅长将帅之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晚年与逝世:永元二年,耿秉取代桓虞为光禄勋。永元三年夏,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谥曰桓侯。他的逝世引起了匈奴举国号哭,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2、耿秉性格勇猛,做事简练,行军时常亲自披甲在前,休息时不结营,有敌偷袭时,能立即与敌交战,所以士兵皆愿意为其效力。永元二年(90年),耿秉取代桓虞为光禄勋。永元三年(91年)夏,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谥曰桓侯。和帝赐朱棺、玉衣,命五营骑士三百余人为其送葬。

3、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汉章帝即位,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派他巡视凉州边境,慰劳赏赐城堡营寨的羌人、胡人。十一月,戊己校尉耿恭遭北匈奴围困,汉章帝派耿秉屯驻酒泉郡,代理太守酒泉职务;派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郡兵及鄯善的军队,共七千余人,前往救援耿恭。

4、耿恭:他是耿弇的侄子,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坚守西域。在公元73年,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时,耿恭担任戊校尉,统帅两千汉军驻守西域都护府。面对匈奴两万人的围攻,他坚守大半年,最后仅剩二十六人能战斗的士兵,但仍坚守不屈。

5、实际上耿家在当时出了好几位名将,例如耿弇的两位侄子耿秉和耿恭,都是东汉十分著名的将领。他们都为东汉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耿家这三位名将的生平,以及他们的功绩,感兴趣的朋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6、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窦宪,章德皇后兄。祖父窦穆,父窦勋均以罪被诛。章帝建初三年(78年),其妹被立为皇后。窦宪初为郎,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兄弟二人,同蒙亲幸,并侍宫省,宠贵日盛,王公侧目。窦宪于是恃宠欺人,竟至于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

耿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耿秉传原文及翻译、耿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