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元好问(元好问论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元好问,以及元好问论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元好问原文_翻译及赏析

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2、此篇作于元代初年,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片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赏析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是金代散曲作家元好问的作品。

3、[译文]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

4、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元好问梨花原文及赏析

“孤芳忌太洁”好象是在告诫梨花,不要孤芳自赏,过分的高洁是有害的。其实这是正话反说,花草无知而人有情,梨花本身是无所谓“孤芳”“太洁”的,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的眼中才看出的,只因为诗人觉得她太高洁了,所以才会有如此的说法。

她那白色的脸颊(指花瓣)由风露来清洗。晚上有皎洁的月光淡淡地映照着她,她那端庄的神态显现岀她文雅的风度。遗憾的是没有超脱的高雅之人,替她续写赞美她洁白清香的诗句。孤单的梨花啊你应顾忌一下自己太洁净,不要引起那些平常花卉的妬忌哦。

元好问若描写梨花,其诗意或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梨花的纯净之美:梨花宛如一位静默的女子,以其洁白无瑕的花瓣,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风姿。她的洁白如同初雪,是大自然赠予世间的一份珍贵礼物。梨花的孤独与坚守:在春色满园之时,梨花却独自盛开,不为众花所动,展现出一种孤独的美丽。

梨花靓艳寒香,洁白如雪,唯其过洁,也最容易受污.元好问有《梨花》一诗,最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品格: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所以说,梨花洁净,如文人一样注重自己的名节,受不得一点污秽。

元好问诗中的“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不仅赞美了梨花的洁白如雪,更将其比作玉颜洗去尘埃,与素月交相辉映。这种纯洁与高贵的特质,使得梨花在众多春花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然而,正是这种过洁,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正如诗中所言:“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女石)。

诗人感叹,梨花之美,美在那份纯净无瑕,但也提醒人们,这份纯净可能带来孤独。在春色满园之时,梨花却独自盛开,不为众花所动,只愿与月光共舞。这份孤独,既是梨花的自我坚守,也是诗人对其命运的同情。梨花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那份不为世俗所动的纯净之心。

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是谁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下是对元好问的详细介绍:个人背景 生卒年份:约生于1190年,逝世于1257年,享年68岁。字、号与籍贯: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家世背景:祖先相传是北魏太武帝的儿子,后因汉化改革改姓元。

姓名: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因曾在忻州境内遗山读书而得名)世称:遗山先生生平: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是山西秀容韩岩村人。他是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写的。出自他的作品《摸鱼儿·雁丘词》。作者介绍: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太原秀容人。他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姓名:元好问字:裕之籍贯:山西秀容韩岩村人号:遗山(因曾在忻州境内遗山读书而得名)世称:遗山先生生平: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九月初四日。他是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关于元好问和元好问论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