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张伯行(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张伯行,以及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是谁

1、张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20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尤为著。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2、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是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一位显赫的大臣和理学家。 在康熙年间,张伯行以其清廉刚直的品行而著称,深得康熙帝的赏识与赞誉。他被称为“天下第一清官”,体现了当时朝政对于清廉官员的推崇和期望。

3、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是张伯行。以下是关于张伯行的相关信息:身份背景: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人,是清朝大臣和理学家。清廉名言:“我为官,誓不敢取民一钱”,这是张伯行的名言,体现了他清廉的为官之道。

张伯行生平简介

张伯行,清代著名清官,著作颇丰,其代表性作品有正谊堂集十二卷、道南源委、道统录等,共计多种,都被收录于四库总目之中,他的学术贡献深远。他出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诞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巧合的是,这里后来成为了焦玉禄担任县委书记的地方。

生平简介: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河南仪封人。他自幼聪敏好学,品德高尚,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考中举人,四年后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清廉事迹:张伯行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他拒绝给上司送礼,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深受百姓爱戴。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玉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

生平简介: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河南仪封人。他自幼聪敏好学,品德高尚,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考中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步入仕途。清官事迹:张伯行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后来,张伯行遇父丧归乡,建立请见书院,并讲解宣传儒学。

赫里的历史原型 噶礼:赫里的原型是清朝初年的贪官奸臣噶礼。他出身于清朝官员家庭,曾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内阁学士、山西巡抚等。 噶礼的生平事迹 贪婪被弹劾:噶礼在职务上表现出贪婪,并因此多次被弹劾。尽管如此,康熙帝仍对他保持信任。 仕途逆转:康熙四十八年,噶礼被卷入张伯行案并被革职。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多少岁得了消渴症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文献的缺乏和医学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准确知道张伯行具体多少岁得了消渴症。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张伯行作为一位杰出的清官,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积极预防和治疗消渴症等慢性疾病。

张伯行重大事件

1、张伯行在清廉和公正上的表现得到了康熙和后继者的认可,他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在康熙五十九年,他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直到七十五岁去世,被赐予清恪的谥号,体现了他一生为官清廉、尽职尽责的高尚品质。

2、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玉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

3、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疏劾噶礼于上年江南乡试中做手脚,“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一时引起朝野震动。一来,科考上的舞弊最容易引起士子不满,引发大案;二来,张伯行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对官场腐败深恶痛绝,又秉性耿直,是个人见人怕的“刺儿头”,他与噶礼开撕,不能不惹动天下人侧目。

张伯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张伯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