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长孙氏(长孙氏现代名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长孙氏,以及长孙氏现代名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长孙家族出了长孙无忌还有什么名人?

长孙敞:长孙无忌叔父。仕隋为左卫郎将。入唐后,历任将作少监、出为杞州刺史。贞观时,以宗正少卿致仕,加金紫光禄大夫,封平原郡公。卒,赠幽州都督,谥曰“良”,陪葬昭陵。长孙操:长孙览之子。唐王朝建国的当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渊诏令东道大行台长孙操为陕州刺史。

柴绍、长孙顺德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梅汝璈、梅兰芳、梅艳芳、长孙晟、长孙俭、姓氏来源 梅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居136位,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人口约占全国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长孙晟是长孙无忌的父亲,性聪敏,射术惊人。杨坚对他高看一眼,认为前途无量:“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长孙氏简介,非此子邪?”后果屡败突厥,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去世了,长孙无忌只好带着妹妹投奔舅舅高士廉

长孙无忌:长子长孙冲:尚太宗女长乐公主。官至秘书监。冲生子延,延生子(元)冀(追念无忌功劳,复封为赵国公)。次子长孙涣。三子长孙浚。四子长孙淹。五子长孙温。六子长孙澹。七子长孙净。八子长孙溆。九子长孙湛。十子长孙津。十一子长孙泽。十二子长孙润:封金城县子。

长孙姓氏起源

长孙姓氏的起源有两种主要说法:源于鲜卑民族拓跋氏:长孙复姓源出为鲜卑民族拓跋氏,是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莫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

长孙姓氏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长孙复姓源出为鲜卑民族拓跋氏,为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则是拓跋圭的祖父。

长孙姓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说长孙姓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就赐沙莫雄的儿子拓跋嵩为长孙姓,故拓跋嵩为得姓始祖;二说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顺,大多尊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长孙(Zhǎng sūn 长孙)姓源出有二: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为拓跋氏所改。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

长孙姓源于拓跋氏,出自北魏王朝皇室南部大人沙莫雄,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长孙复姓源出为鲜卑民族拓跋氏,为北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著名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中认为:“拓拔氏应为拔拔氏”。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

皇室血统:长孙复姓源于鲜卑族的拓跋氏,是北魏皇室的后人。这一血统使得长孙姓氏在诞生之初就拥有了高贵的基因。北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其皇室成员自然被视为高贵和尊贵的象征。融合与传承:在隋唐时期,长孙氏已经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然而,他们始终尊拓跋嵩为祖宗,保持着对先祖的敬仰和传承。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时,她的七个儿女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长孙皇后逝世于636年(贞观十年),此时她的儿女年龄分别为: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时年18岁。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后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位(650年),时年22岁。

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一共35人,子14,女21。属嫡出的7人,皆为长孙皇后一人所生(三子四女)。唐太宗14位儿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生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年28岁,陪葬昭陵。李宽:母不详,早薨。生卒年不详。李恪:母隋炀帝杨妃

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唐高宗李治,李治活了五十五岁。在当时来说,五十五岁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夭折的年纪了。至少从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来看,不能证明他们继承了母亲的致病基因而短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长孙皇后的女儿们,长孙皇后生育了四个女儿,四个女儿都没有能够长寿,最年长者也不过四十多岁。

唐朝文德皇后长孙氏简介,长孙氏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1、她著有《春游曲》《女则》《史论东汉明德马后》等作品。长孙氏的轶事典故:通宝甲痕:据《唐会要》记载,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时,欧阳询负责制作蜡样。时为秦王妃的长孙皇后在蜡样上留下了一抹指甲痕,这抹痕迹竟然被保留在了开元通宝之上,成为了一段趣事。这一事件也被唐代的《谭宾录》《唐圣运图》等文献所记载。

2、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外貌 据历史资料记载,文德皇后生的一副十分娇好的面容,身材是也很出众。作为隋朝大长孙晟的女儿,自幼又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因此,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的喜爱,从而让十七岁的李世民将年仅十三岁的文德皇后娶过门,成为了李世民的妻子。

3、文德皇后长孙氏简介 文德皇后,名为长孙无忧(公元601年3月15日—公元636年7月28日),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 *** ,也就是 长孙无忌 的妹妹,在没有追封之前一直被称为 长孙皇后 ,出生在长安,籍贯河南洛阳 ,小字观音婢。

4、李世民的一任皇后是文德皇后长孙氏。以下是关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长孙氏,出生于601年3月15日,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她是唐朝宰相长孙无忌的同母妹,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人生经历:长孙氏在八岁时丧父,之后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时,她嫁给了李世民。

5、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名不详,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一箭双雕英雄齐国公长孙晟幼女,唐太宗李世民皇后, 唐高宗李治母亲,太尉长孙无忌同母妹。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给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李世民)正妃。

长孙姓氏的由来

长孙姓氏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长孙复姓源出为鲜卑民族拓跋氏,为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则是拓跋圭的祖父。

长孙姓氏的起源有两种主要说法:源于鲜卑民族拓跋氏:长孙复姓源出为鲜卑民族拓跋氏,是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莫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

长孙姓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版本:来源于北魏皇室:赐姓:据北魏皇室沙莫雄的故事,沙莫雄为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的大儿子。拓跋圭登基后,沙莫雄的儿子被赐予长孙氏,成为长孙姓氏的一个重要来源。

没错!长孙是鲜卑族的姓氏。长孙氏即原拓拔氏。

长孙姓是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复姓群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千古贤后长孙氏去世后,被灭全族的真相是什么?

长孙皇后去世后,长孙一家被灭族的真相主要与长孙无忌的专权和唐高宗李治的决策有关。 长孙无忌的专权:长孙无忌作为长孙皇后的哥哥,在长孙皇后生前就受到李世民的赏识,但长孙皇后为了避免外戚专政,并不希望他在朝廷中有太大的官职。

千古贤后长孙氏去世后,被灭全族的真相是权力斗争,当时唐朝皇帝李治在整治外戚干政,长孙氏一家却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外戚,而且长孙氏一家在长孙无忌之后再也没有杰出的人才能够力挽狂澜,最终被自己的亲儿子将娘家全族诛杀。

长孙无忌是长孙家的“保护伞”,他一死,长孙家无力保护自己,而且平日里还得罪过不少人,曾经威风凛凛的长孙家也就被灭了。

题目中所说的一代贤后就是长孙皇后,也不是在长孙皇后死后李治清算的长孙一族,而是在李世民去世以后,自己登基后清算了长孙氏一族。

长孙皇后被称为千古贤后,是李世民心中挚爱,为何死后却被灭全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经有这么一位作者说过,如果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心中的白月光,那么长孙皇后便是李世民心中的朱砂痣。

长孙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长孙氏现代名人、长孙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