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冯国用,以及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冯国用,定远人,元末与弟冯国胜结寨自保。朱元璋攻至妙山时,冯国用率部归附。他喜好读书,过目成诵,深谙兵法,建议朱元璋先夺金陵,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财色。建议被采纳,深受朱元璋信任,被委以心腹之任,统领亲兵。攻入金陵不久,冯国用在绍兴之战中病逝,朱元璋哀痛不已。
2、冯胜是定远人,他从小跟着哥哥学文习武,熟读兵书,后来跟着哥哥投奔朱元璋。4年后,哥哥冯国用战死,冯胜继承哥哥的军职,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明史》称冯胜是“立功最多”的明朝将领。因此,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冯胜就是其中之一,被封为宋国公。他已故的哥哥冯国用被追封为郢国公。
3、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冯国用、冯国胜(后改名为冯胜)兄弟俩前来投奔。哥哥冯国用似乎很有政治眼光,一来就给朱元璋指点迷津:攻取帝王之都金陵,然后以此为根据地,进取天下。后来朱元璋的统一战略没有出其右,因此说,冯国用应该是朱元璋的第一个政治启蒙老师。
4、徐达,常遇春,(这哥俩擅长用骑兵奔袭,徐达解放大都,天下第一名将。)冯国胜,冯国用,(这哥俩曾经大破蒙古)朱文正(擅长防守,曾经以几千人防守洪都,阻挡了陈友谅一个月的进攻,算是当时天下第五的名将)蓝玉,(千里奔袭,大破蒙古。)李文忠,(朱元璋的侄子,这个人很猛,善于奔袭,使用骑兵。

1、朱元璋起兵时身边的谋士除了刘伯温还有冯国用和李善长。冯国用:他是最早来到朱元璋身边的谋士之一,博学多识且精通兵法。他给朱元璋提出了攻占金陵的建议,认为金陵是虎踞龙盘之地,适合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导仁义,广收人心。冯国用在朱元璋起义初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幸英年早逝。
2、朱元璋起兵时身边的谋士除了刘伯温还有冯国用和李善长。冯国用:他是最早来到朱元璋身边的谋士之一,博学多识且精通兵法。冯国用向朱元璋提出了“攻占金陵”的建议,认为金陵是历代帝王的都城,地势险要,适合作为根据地。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以心腹之任。
3、朱元璋身边另一个重要的谋臣是李善长,此人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至元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带领大军向滁州进发,李善长前来投靠,其实朱元璋早就知道这个人,也知道他很有文化,于是立即委以重任,让他做了自己身边的“秘书”,为自己做战略上的参谋,有一次,朱元璋就和他讨论起了战局。
4、朱元璋麾下一共有4大谋士,分别是刘伯温、李善长、朱升、陶安。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5、朱元璋的四大谋士是刘伯温、李善长、朱升、陶安。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
1、冯国用在征战中亲自率领部队,从克滁、和,渡江南下,攻克太平,累积了众多的军功。他还跟随征伐金华、绍兴,晋升为亲军都指挥使。去世与追封:冯国用在攻打浙江绍兴的战役中,因突发疾病在军中去世,享年36岁。洪武三年,他被追封为郢国公,肖像被供奉在功臣庙中,位居第八位。冯国用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2、洪武三年(1370年),冯国用被追封为郢国公。他的肖像被供奉在功臣庙中,位居第八位。朱元璋一直视冯国用为心腹,直至他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下镇江,征伐金华、绍兴,均有功绩,晋升为亲军都指挥。
3、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冯国用获谥“武翼”。
4、身份背景:冯国用是明开国将领,定远人。元末时期,他与弟弟冯胜组织了地主武装,后来投靠了朱元璋。主要事迹:冯国用在投靠朱元璋后,参与了渡江战役,并担任典亲兵。他参与了攻占集庆、镇江、丹江、宁国等地的战役,屡建军功。后来,他跟随朱元璋征讨金华、绍兴等地,被擢升为亲军都指挥使。
5、冯国用(1323-1358),明初大将。濠州定远(属今安徽)人,汉族。元末与弟冯胜组织武装,继投朱元璋,典亲兵,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阳、宁国等地,累建军功。后从征金华、绍兴。擢升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死于军中。追封郢国公。
6、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李文忠 简介:江苏人,明朝开国名将,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 功绩:在朱元璋的统一战争中表现出色,是明朝初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冯国用 简介:濠州人,汉族,明初大将。 功绩:在朱元璋的早期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明朝建立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1、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于鸡笼山筑坛来祭奠他。后绘像于功臣庙,位列第八。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冯国用获谥“武翼”。
2、冯胜人物生平 冯胜,初名国胜,后改为胜。与兄长冯国用都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明太祖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冯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洪武元年(1368),冯胜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法而被贬官,任都督同知。
3、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人物生平 归附太祖 冯胜,初名国胜,后改为胜。与兄长冯国用都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明太祖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冯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4、明朝开国名将冯胜生平简介:冯胜,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后改名为胜,安徽定远人。他自幼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期曾结寨自保。明太祖朱元璋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冯国用一同归附,并受到重用。此后,冯胜参与了多次战役,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兄弟关系 元末正值各地农民义军蜂起反抗蒙古族的压迫,冯国用与弟冯胜组织武装,他召集数百人据守山寨自保。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归之,冯国用带着兄弟冯胜前来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身穿儒服,知道他是个读书人,遂向他询问天下大计。
冯国胜,又名冯胜,汉族,定远(安徽定远)人,是明初大将冯文质的次子,冯国用之弟。他出身书香门第,喜好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他与兄长冯国用共同组织武装,守护家园。投靠朱元璋后,冯国胜在朱元璋的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随军攻下滁、和等地,战功卓著。
冯国胜,这位明朝的开国名将,以其赫赫战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原名国胜,又名宗异,出生于安徽定远,他的传奇生涯始于元末乱世,那时他凭借聪明才智和对兵法的熟稔,结寨自保,为日后投奔朱元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国胜,明初智勇双全的将领)。
关于冯国用和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
颜良(颜良简介)